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云南大学第五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23日 阅读次数:

423日上午,为了主动融入和探索新文科建设,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了云南大学第五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本期沙龙以“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为主题,由李晓斌教授主持。来自经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地球科学学院、信息学院等20多位老师出席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报告环节,胡洪斌副教授就民社院前期建设项目中已取得的数据集成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同时从主动服务和融入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智库服务三大目标,报告了学院在新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构想,提出了从数据模块集成到数据中台控制再到服务平台建设的“三步走”计划,以及在“新文科融合的多向度、方法论应用的多维度、硬件、软件、湿件的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项目推进与长期建设、数据共享与个性化需求、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的互助相长。



随后陈学礼副研究员进行了题为“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与构想”的报告,对当前影视人类学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展示,并指出当前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在民族学专业教学和作为通识教育资源中发挥作用,且能在服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人类学博物馆展览以及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理解中起到重要的助推力量。



李晓斌教授指出,本次“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的开展是基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今年3月“云南省高校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成功申报的基础上对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基础、目标和路径的新一轮探讨;“云南高校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是进一步提升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回应新时代国家建设在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民族文化与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精神家园、提升民族地区内在发展动力、关注民族政策之协调性、加强民族学学科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强化民族学新型智库建设等问题中取得突破的重要合作和实训平台。

关凯教授指出,从当前民族学研究面临的处境出发,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当前研究中打通“时空壁垒”起到了关键作用,云南大学民族学作为“A+”学科,对全国的民族学学科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重点实验室的建立立足于本地实际,对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在我院“云南省高校民族学知识集成创新与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在各学科中提供新的合作架构,为大家提供新的合作资源。

与会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结合民族学知识集成与智能应用开展了热烈讨论,提供了新的思路,表达了跨学科交流和合作的意愿。




相关文章: